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点: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附加在正常软件或文档中,例如可执行程序、电子邮件、Word文档等,用户未察觉时病毒就触发执行,潜入到受害用户的计算机中。病毒常利用电子邮件的附件作为隐蔽载体进行传播。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能够自我复制,并把复制的病毒附加到无病毒的程序中,或者替换磁盘引导区的记录,使得附加了病毒的程序或磁盘变成新的病毒源,从而进行重复传染。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感染正常的计算机后,一般不会立即发作,而是等到触发条件满足时,才执行病毒的恶意功能,从而产生破坏作用。常见的触发条件是特定日期。
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危害性程度取决于病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有的仅是恶作剧,有的破坏系统数据。病毒的破坏后果是不可知的。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需要在宿主中寄生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通常寄生在应用程序、磁盘启动区以及Office系统的文档文件中。
可触发性:
某些计算机病毒具有特定的触发条件,如特定日期或文件操作,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病毒会被激活并执行其恶意功能。
混合型病毒:
同时拥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特征的病毒,既可感染引导区也可感染可执行文件,传染性更强,清除难度也更大。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寄生性和可触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病毒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传播并对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更新杀毒软件、不随意打开未知邮件和附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是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