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关于“信”的经典论述。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字词解释
輗(ní):
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木销子,用于固定车辕。
軏(yuè):
古代小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的销钉,同样起固定作用。
二、句意解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失去信用,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信用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大车没有车辕的连接部件,小车缺少固定销钉,车就无法行驶。通过比喻说明信用的重要性,正如车辆缺部件无法运行。
三、核心思想
个人层面:
信用是个人品德的核心,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孔子认为,失去信用的人如同“车无輗軏”,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社会层面:
信用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古诗《左传》称“信,国之宝也”,强调国家治理需以信用为基础。
四、历史影响
个人修养:成为后世儒家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强调“言必信,行必果”。
社会治理:为后世治国理念提供范式,如《史记》记载商鞅立木为信,推行变法。
总结: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信用比作车辆的“輗軏”,形象地阐明了信用在个人与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性,成为中华文化中“信”的哲学思想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