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道德篇名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仁"的核心思想,主张以己度人,推己及人。
"君子不器"
隐喻君子应具备的博学与多才多艺,避免局限于单一功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强调兴趣与道德修养的关联,倡导以乐道的态度对待学习。
"人不知而不愠"
表达君子坦然面对误解的胸怀,体现修养境界。
二、《大学》道德篇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路径,以"明德"为起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位一体的人生理想,强调从个人到社会的道德递进。
"仁者爱人,义者宜之"
体现儒家"仁"与"义"的道德标准。
三、《中庸》道德篇名句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肯定"中庸"作为最高道德的稀缺性,批判世风日下。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阐述"诚"的普遍性与实践意义,是连接天人关系的关键。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强调君子应安于本分,不越界行事。
四、《孟子》道德篇名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从自然、环境到人际关系的道德辩证,突出"和"的重要性。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以"诚"为核心,提出修身养性的根本方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阐述民本思想,体现"仁政"的道德基础。
总结
四部经典通过"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其中,《论语》侧重个人修养,《大学》强调实践路径,《中庸》追求平衡境界,《孟子》突出民本思想。这些名句至今仍对道德教育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