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写如下:
天象崇拜: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古代历法:
根据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帝王祭祀: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丰收庆祝: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嫦娥奔月:
另一个著名的中秋节传说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代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得到王母娘娘赐的不死之药,嫦娥为了保护药不被恶人夺走,吞下了药丸,最终飘然飞升至月宫,后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摆设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综上所述,中秋节是一个融合了天象崇拜、古代历法、帝王祭祀、丰收庆祝和神话传说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