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电脑型号因市场定位和技术发展差异较大,以下为典型代表型号及配置:
一、个人笔记本电脑
东芝T5200C(1990年) 处理器:80386(20MHz)
内存:2MB
硬盘:200MB
显示器:10.5英寸
特点:首款STN彩色笔记本电脑,标志着笔记本电脑进入彩色时代。
华硕T2H4(1996年)
CPU:奔腾100(133MHz)
内存:4MB(800MHz)
硬盘:630MB
显示器:14英寸彩显
价格:约10000元(约当时工资2000元的5倍)。
二、台式电脑
华硕T2H4(1996年)
CPU:奔腾100(133MHz)
内存:4MB(800MHz)
硬盘:630MB
显示器:14英寸彩显
价格:约10000元。
微星785GTM-E45(2005年,但属于90年代末)
CPU:奔腾4(3.2GHz)
内存:2GB
主板:785GTM-E45
价格:约1100元(二手市场)。
三、其他知名品牌
苹果: PowerBook 190C(1990年),采用80286处理器,支持彩色屏幕。 清华同方
四、价格与性能特点
价格:90年代电脑价格较高,通常为几千元至上万元,部分高端型号可达10万元。
性能:以80386/奔腾系列处理器为核心,内存和硬盘容量较小,但彩色屏幕和图形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总结
90年代电脑经历了从286/586到奔腾系列的处理器升级,个人电脑逐渐普及彩色显示,台式机性能提升显著。早期型号如东芝T5200C和华硕T2H4代表了技术起点,而后期型号如PowerBook 190C和奔腾系列则体现了市场需求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