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是史铁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其中所蕴含的深沉母爱和对生命的感悟,为无数读者所共鸣。
文章原文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他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作得还好,老师甚至不信任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扫兴,有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十岁呢。”她就说明。我装作根本不再留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慧,承认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采蛋,我想我还应当再赶点别的事,先后变更了几次办法,最终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起先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都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当我说“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要放弃治疗时,母亲总是说:“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当我的胯上熏成烫伤,她“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当我说:“我活着,我已经死了。”母亲总是笑:“怎么都活着呢,活着就好。”
后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又很久,我都没有收到母亲的来信,母亲总是说,就快了,就快了。可是,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把母亲送走以后,一个人坐在屋顶上,看着满天的繁星,想:母亲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呢?不久,我的腿疼得厉害。母亲知道后,赶紧给我送来滚烫的合欢树皮,说:“这是治腿疼的良药,你喝了,就会好一些。”母亲把合欢树皮放在我的手里,然后匆匆地走了。我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难过。
合欢树长得很快,没过几年,就长到了一棵大树。它的枝干茂盛,叶子也绿得发亮。每到夏天,母亲就会在树下乘凉,我躺在藤椅上,看着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为我缝补衣服。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长,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开始卧床不起。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母亲身边,陪她说话,给她按摩。母亲总是微笑着看着我,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有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好起来的。”可是,母亲的话音刚落,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我看着合欢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悔恨。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我才变成这样的,是我没有保护好她。
文章赏析
《合欢树》以树为象征,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母爱的深深怀念。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母爱如树:
文章通过描绘母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将母爱比作合欢树,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母亲在“我”生病时的守护,以及在“我”遇到困难时的鼓励和支持,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生命的顽强:
合欢树从一个小小的树苗,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呵护,最终长成了一棵大树。这个过程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就像人的生命历程一样,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情感的共鸣: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勾起了读者对母爱的共鸣。母亲的无私付出和坚韧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象征手法:
史铁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合欢树为情感载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母爱的怀念。合欢树的生长过程、枯荣轮回和情感镜像,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结构紧凑:
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过渡自然。前部分追忆母亲,后部分思索合欢树,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总的来说,《合欢树》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散文,通过合欢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母爱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