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封国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资历尚浅:
刘伯温追随朱元璋的时间相对较短,相比起其他早期投奔的功臣如李善长、徐达等人,他的资历较浅。朱元璋在论功行赏时,自然将刘伯温的爵位排得较后。
文官身份的限制:
朱元璋封赏的国公、侯爷绝大部分都是武将出身,仅有李善长一人是特例。由于刘伯温是文官,他在封赏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平衡权术: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有意识地运用了平衡权术。他担心刘伯温在民间和部分将领中的威望过高,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神明转世,算无遗策。为了避免刘伯温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在封赏时刻意打压他,甚至没有给他封侯爵位。
能力忌惮: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才能非常忌惮,担心他会有异心,威胁到朱家的江山。因此,他在封爵问题上刻意打压刘伯温,以削弱他的影响力。
乡土观念:
朱元璋有很强的乡土观念,而刘伯温是个外乡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提前预判:
刘伯温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非常出众,多次提前预判了朱元璋的决策,这让朱元璋心生忌惮。例如,在龙湾之战和救援安丰等战役中,刘伯温的精准预判让朱元璋感到不安。
综上所述,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封国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历尚浅、文官身份的限制、平衡权术、能力忌惮、乡土观念以及刘伯温的提前预判等。尽管如此,朱元璋仍然给了刘伯温一个特殊的官职: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以表彰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