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冯妇虎”和“叶公龙”的成语故事,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冯妇虎(言行不一)
典故来源 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记载:“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冯妇原为打虎英雄,后成为善士并发誓不再杀生。一次遇虎时,因未遵守誓言而重操旧业,被士人嘲笑。
寓意
该典故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承诺不兑现的人,如成语“死守信用”或“出尔反尔”。
二、叶公龙(口是心非)
典故来源
源自《新序·杂事》,记载叶公高(叶公)酷爱龙,无论器物、居所均刻龙纹。真龙下凡拜访时,他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寓意
该成语讽刺那些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缺乏实际行动或本质改变的人,如“叶公好龙”。
三、补充说明
历史背景: 冯妇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叶公”叶公高为楚国叶公,两人分属不同地域,但均因类似性格特征成为典型。 文化影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细节或文学赏析,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新序》章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