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尊"的典故、名人故事和名言,可归纳如下:
一、典故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因不愿向督邮屈服于权势,愤而辞官。其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后世坚守气节的象征。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欲羞辱他,命人捆绑齐国人。晏子机智回应:"齐国派遣使臣,是根据贤能匹配君主,我晏婴最无能,故派我来羞辱楚王。" 通过反差手法维护了国家尊严。
二、名人故事
小泽征尔与华罗庚
小泽征尔在音乐比赛中因突发情况中断演奏,后冷静分析问题,最终夺冠。
华罗庚病重时自学英文,以顽强毅力完成学业,成为数学家。
徐悲鸿的反击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遭洋人挑衅,他回应道:"我代表祖国,你代表国家,等学习结束再比拼才华!" 一年后,其油画作品获法国艺术家高度评价。
三、名言
苏格拉底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这两个条件"。
伏尔泰
"自尊心是一个膨胀的气球,戳上一针就会发出大风暴来"。
"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
别林斯基
"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山治
"在金钱与爱情面前卖弄自尊,是最愚蠢的事"。
华罗庚
病重期间自学英文,曾说:"如果命运要考验我,我绝不会屈服!"。
这些典故、故事和名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尊的内涵:既有个人气节(陶渊明、晏子),也有坚韧品格(小泽征尔、徐悲鸿),以及自尊与成就的关联(苏格拉底、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