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如洗”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颜色纯净无杂质的绿色,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中的青绿色调。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颜色特征 指一种鲜艳、纯粹的绿色,如同被清水洗涤过一般,没有丝毫杂色或污点。例如:
- “雨后山林呈现出一碧如洗的翠绿色。”
引申含义
除直接形容自然景色外,也可借喻事物纯净无瑕的状态,如:
- “她的心灵如碧绿如洗,没有丝毫杂质。”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老舍的《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原指草原上无边无际的碧绿色,现多用于描绘晴朗天气下天空的蔚蓝,但也可引申为其他场景的绿色景观。
三、用法与结构
词性: 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定语; 结构
近义词:碧空如洗(专指天空)、青翠欲滴(侧重植物);
反义词:乌烟瘴气(含贬义,与纯净绿色形成对比)。
四、示例
自然景观:
“晨雾散去,远山呈现出一碧如洗的翠色,与近处的湖水相映成趣。”
人物气质:
“她的眼眸碧绿如洗,透出清澈与坚定。”
总结
“碧绿如洗”通过比喻手法,将绿色与清洁、纯净联系在一起,既可用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可借喻精神品质。其核心在于强调颜色的纯粹度与视觉上的清新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