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沐猴而冠”的含义:
基本含义 :猕猴戴上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引申含义:
用来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但本质不佳的人。
出处:
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用法: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感情色彩:
含贬义。
成语故事
项羽与沐猴而冠:项羽听闻有人说他“沐猴而冠”,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于是命人把那个人煮死。这个故事反映了项羽对自身地位的盲目自信和对批评的极端敏感。
例句:
1. 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沐猴而冠,不把学术搞垮才是怪事!
2. 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沐猴而冠,妄想登基做皇帝,结果在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遗臭万年。
3. 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后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4. 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5. 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相关成语: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真才实学:指有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使用场景:
用于讽刺那些外表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的人。
用于形容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但本质不佳的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