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仁政与民本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施行仁政者得民心则力量强大,反之则孤立无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阐述民本思想,认为民众的地位最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内部团结比天时地利更关键。
二、个人修养与品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警示人需在困境中成长,安逸会消磨斗志。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倡导积极进取,以超越他人为目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定义大丈夫的品格,强调道德操守的坚定性。
三、教育理念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目迷信经典。
"人皆可以为尧舜"
阐述人性本善,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力。
"教亦教,长亦教"
指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幼年到成年。
四、政治智慧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说明暴政的威慑力与仁政的安定作用。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认为君主若具备仁爱之心,国家将无敌于天下。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强调贤者的影响力能带动社会风气。
注音版原文出处:
《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告子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离娄章句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以上名言均出自《孟子》核心篇章,既包含政治哲学,也蕴含人生智慧,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