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地绝交的典故来源于 管宁割席的故事,具体如下:
故事背景
管宁与华歆同窗共学,两人一起在菜园中锄草。
事件经过
锄到金子:管宁在锄草时,发现了一块金子,但他视而不见,继续锄草,就像对待普通砖石一样。华歆随后也发现了金子,并且兴奋地捡了起来。
看到乘轩冕者: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贵人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继续读书,而华歆则放下书本出去观看,显得心神不宁。
割席断交:管宁看到华歆的行为后,感到失望和鄙视,于是割断两人共坐的席子,并说:“子非吾友也。”
典故寓意
这个典故通过管宁和华歆的故事,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道理。管宁认为华歆的行为与他所追求的道德和学问不符,因此选择了与其断交。
后世影响
“割袍断义”或“划地绝交”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道德和学问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在交友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坚定立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