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孺子可教也”的下一句话,存在不同说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常见搭配 在日常使用中,常与“朽木不可雕也”结合使用,形成完整表述:
> 孺子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
该搭配源自《论语·为政篇》,原指年幼孩子可教,而朽木无法雕琢,后比喻年轻人有潜力可培养,而人到老年则难以改变。
文献出处差异
《史记·留侯世家》中“孺子可教也”的下一句是:
>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该句讲述的是张良幼年时,其父以脚试探其志向,后经张良行动证明其可教。
《论语》中“孺子可教也”并无直接下一句,其所在篇章讨论的是自我反省,与教育无关。
其他语境
文学创作中,如李白诗句“欲闯诗山无便道,弟子可教”,则是借用该成语比喻对弟子的期望。
总结:
若需严格回答文献出处,应指《史记》中的"父以足受";若为日常表达,则通常与"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