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句 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集体智慧的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个别才能平庸的人,如果能够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够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
成语的原意
成语的原意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这里的“裨将”指的是古代军中的副将。原话的意思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合在一起能顶一个诸葛亮。
成语的流传与演变
在流传过程中,“裨将”逐渐被误传为“皮匠”,因此成语也演变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被写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使得这个成语更加广为人知。
成语的意义
这句成语强调的是团结合作和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它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使是个别能力平庸的人,在集体中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智慧,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这种智慧的力量在于集体的协作和相互启发,而不是单纯依赖个人的才华。
出处与故事
关于这个成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诸葛亮在东吴作客时,为孙权设计了一座报恩寺塔。这座塔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顶上的铜葫芦,重达两千多公斤。孙权被难住了,于是贴出招贤榜。后来,三个做牛皮活的皮匠通过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制作铜葫芦的方法,成功解决了难题。这个故事成为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成语的出处之一。
总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句鼓励集体智慧和团结合作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即使是个别能力平庸的人,在集体中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智慧,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