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因只顾眼前利益而最终失败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刘备与东吴的战争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仓促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他急于求成,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没有充分考虑到战略布局和双方实力对比。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蜀军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这场战役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也使得刘备的兴复汉室大业遭受重创。
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一路雄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可是李自成入京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顾眼前安乐生活,没有长远统治的周密安排,不协调好内部利益,更不提防外部强敌。最终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八旗兵涌入,李自成兵败被杀。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一心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修京杭大运河,不注意眼前,结果导致隋末战乱。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同样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广建楼阁,结果把国库都快败光了,晚年只能下罪己诏平民愤,导致汉朝因强而亡。
晁错削藩
晁错在削藩过程中,只是一心只向前,想着把所有的藩王都削了,却不注意眼下形势,最终导致七王之乱,诛晁错,清君侧。
唐代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未及时追击唐皇,反而沾沾自喜,建立大齐,后被唐皇率军打败,最终自尽于泰山。
楚国项燕
项燕在中计败亡的过程中,期间秦军故意示弱,数次胜利后,项燕骄而傲,防备日下,被秦军突袭,败亡。
明末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建立大顺,但很快腐化,沾沾自喜,致使军队蜕化,很快便败于清军之手。
五代后唐李存勖
李存勖在完成父亲所交代的三件事后,整日玩乐,不思进取,最终为戏子所杀,后唐亡国。
袁世凯
袁世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复辟帝制,最终落了个卖国贼加狗奴才的下场。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最终会导致失败。只有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战略规划,才能避免这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