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典故: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到他的草庐中拜访,最终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成语:形容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既生瑜,何生亮
典故:周瑜和诸葛亮都是东吴和蜀汉的重要人物,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感叹既然有了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有周瑜自己。
成语:形容两个优秀人才同时出现,互相竞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典故: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加起来能顶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大才。
成语:形容人多力量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典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蜀汉国家的忠诚,愿意为国家尽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成语:形容尽心尽力,至死不渝。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典故:诸葛亮死后,蜀汉将领姜维为了欺骗司马懿,故意布置了假象,使司马懿误以为诸葛亮未死,从而吓退司马懿。
成语:形容用巧妙的手段吓退敌人。
空城计
典故:诸葛亮在西城一战中,因兵力不足,无法抵挡司马懿的大军,于是采用心理战术,故意摆出空城计,使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
成语:形容用巧妙的手段化解危机。
七擒七纵
典故:诸葛亮在攻打南蛮时,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他,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成语:形容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的归顺自己。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典故: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辅佐刘禅,他在中军帐中指挥作战,能够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
成语:形容善于制定战略,指挥若定。
这些俗语和典故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他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