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公为民的言论丰富而深刻,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表达了官员应当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责任感。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这句话意味着作为领导者,应当成为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其他事情也会随之改善。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这句话强调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当把使民众富裕和欢乐作为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视为自己的罪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这句话意味着政策的得失应该由基层民众来评判,强调了倾听基层民众声音的重要性。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第十二》。这句话强调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以正直的言行引导属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这句话表达了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兴衰负有责任的观点。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句话表达了即使个人没有太多物质财富,也应当心怀天下,关心国家大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应当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障人民的福祉,国家才能安定。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这句话意思是当政者应当以德行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能够引领其他星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这些言论不仅反映了古代圣贤对公仆职责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