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学记》,原文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学习,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人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困惑。认识到不足后,人们会自我反省;在困惑得到解决后,人们会努力提升自己。因此,教学和学习的整个过程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
此外,其他一些诗句也表达了类似的教学相长的思想:
《兑命》中提到:“念终始典于学。”
《十三经注疏》中引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韩诗外传集释》中引述:“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学习和教学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