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以下是其主要资料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背景
籍贯与出生 祖籍为徽州婺源(今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
家庭与早年教育
父亲朱松是儒生,母亲为贤淑之家主妇。5岁能读《孝经》,10岁开始研读《论语》《大学》等经典,展现早慧。
二、学术成就
理学体系
- 提出“理”为宇宙根本原则,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认识“理”。
- 与陆九渊等学者形成“程朱理学”与“心学”两大流派的分歧。
经典注疏
- 主持编纂《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宋代科举考试标准教材,影响明清教育。
- 其他著作包括《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等。
学术地位
- 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 对元、明、清三朝哲学、教育制度影响深远,被尊为“儒学集大成者”。
三、政治与教育生涯
仕途经历
- 曾任知府、巡抚,以清正廉洁著称,推动书院建设。
-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
教育理念
- 提出“读书要诀”:熟读经典使其若出于己口。
-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道德自觉。
四、思想影响
哲学思想: 以“理”为核心,构建系统化哲学体系,奠定宋明理学基础。 文化影响
五、代表作品
《四书章句集注》:儒学经典权威注解,影响后世科举与教育。
《童蒙须知》:教育启蒙读物,体现其教育哲学。
朱熹的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