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泻千里”是一个多义成语,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释义
自然现象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水流湍急且流得又快又远。例如:
- 金沙江穿行在川边深山峡谷间,江面狭窄,一泻千里。
文学艺术
比喻文笔奔放流畅,气势磅礴。如李白的诗句“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便以此形容江水奔涌的壮阔。
经济现象
可引申为价格、声势等急剧下降或上升。例如:
- 股票市场行情一泻千里,投资者损失惨重。
二、出处与典故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原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是最早使用该成语的典故。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奔流直下、一泻万丈、势如破竹。
反义词:
潆洄滉瀁(形容水流弯曲缓慢)、停滞不前。
四、用法示例
自然景观:
“站在观景台上,只见黄河一泻千里,奔腾入海。”
文学评价:
“他的书法风格一泻千里,笔力雄浑。”
经济现象:
“房价一泻千里,市场陷入调整期。”
五、结构与语法
结构:联合式成语,含比喻义。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常与“如”“若”等词搭配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泻千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比喻意义,既可描绘自然景观的雄浑气势,也可形容文笔或社会现象的磅礴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