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迷路时的基本应对方法,包括保持冷静、记住家庭信息、辨别方向等。
学会使用地图、电话等工具寻求帮助。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实践应对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主动防范迷路的习惯。
培养勇敢、冷静的心理素质,克服恐惧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记住家庭信息(地址、电话) 正确使用求助工具(警察、广播、交通标志) 保持冷静并清晰表达需求。 难点: 实际场景中快速判断方向与陌生人沟通。 三、教学准备
教具:
情景剧道具(如迷宫图、角色扮演服装)
PPT课件(包含迷路场景、应对步骤图示)
地图、指南针等实物工具。
学具:
绘画工具(画纸、彩笔)
家庭信息卡片(地址、电话)。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5分钟)
活动:教师展示迷路情景模拟图(如商场、公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如果你在这里迷路了,会怎么做?”
目的:激发幼儿的代入感,引出学习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
内容:
记住家庭信息的重要性
寻求帮助的技巧(如找警察、使用广播、向路人说明位置)
自救方法(如沿路标记行走、观察交通信号)。- 形式:结合PPT图示和实物工具(如地图)进行讲解。
3. 实践演练(15分钟)
活动:
角色扮演游戏(如“迷路的小花鸭”“豆豆迷路了”);
情景模拟:设置迷路场景,让幼儿分组练习寻求帮助(如向警察叔叔描述位置、使用电话联系家人)。- 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和互动,巩固所学方法。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内容:
回顾重点应对策略(记住信息、冷静求助)
强调预防措施(如外出牵家人、记录家庭信息)。- 形式:教师总结 + 幼儿分享讨论。
五、教学延伸
家庭作业: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家庭安全手册”,包括家庭信息、紧急联系方式、迷路应对步骤等。- 日常教育:
结合交通安全、公共场所规范等课程,强化方向感、观察能力。
六、注意事项
年龄差异调整:
小班幼儿需通过故事、游戏引导认知,中班以上可增加情景模拟的难度。- 安全教育渗透:
结合防拐骗教育,强调不跟陌生人走、记住身体特征等。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幼儿建立系统的迷路应对机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幼儿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