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被称为充满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原因如下:
温馨的回忆
书中通过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温馨或有趣的往事,塑造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并表达了作者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用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这种对比手法使回忆更加生动。
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在回忆往事的同时,也充满了对封建思想和旧社会的批判。鲁迅在书中强烈地反封建,批判封建思想和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
例如,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质疑了封建孝道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揭示了虚伪的传统观念。
在《狗·猫·鼠》中,鲁迅通过描写自己与猫、狗、鼠的关系,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在《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
文体特点
《朝花夕拾》是散文与杂感结合的文体,这种结合可能并不是文体创造的自觉,而是写作时作者的感触由内向外的自然延伸,以内在的情感体验为驱力,转向外在的文明批评。
书中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如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而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中,不时地插入一些“杂文”笔法,以小见大,进行批判讽刺。
综上所述,《朝花夕拾》通过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展现了鲁迅对童年、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使其成为一部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深度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