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名句及它的赏析?

59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清晨游览破山寺后的禅院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迷人景致,同时浸透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心境,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超然放弃。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竹径”和“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和“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声结束,留下悠扬的佛音寥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古寺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超然和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诗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总的来说,《题破山寺后禅院》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古寺的宁静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尘世喧嚣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