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视野检查是眼科评估视觉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检测视野缺损、评估视神经功能及监测疾病进展。以下是主要检查方法及特点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检查方法
中心24-2阈值测定 - 原理:
通过检测中心视野(30°范围内)的视觉敏感度阈值,发现早期视野缺损,对青光眼等疾病诊断意义重大。
- 特点:采用SITA Faster等算法,动态调整刺激强度,缩短检查时间,适合老年、儿童等配合度较低的患者。
动态视野检查(如Goldmann动态视野法) - 原理:
通过改变刺激频率和强度,观察视神经对动态刺激的响应,评估视功能动态变化。
- 应用:早期发现视神经纤维损伤,辅助判断青光眼进展。
特殊视野检查 - 蓝黄视野法:
检测蓝、黄色觉敏感度,青光眼患者早期常表现为蓝黄视野缺损。
- 闪烁视野法:通过闪烁光刺激评估视网膜功能,辅助诊断视网膜病变。
二、检查参数与设备
刺激参数:中心24-2测试采用白色背景、31.5 asb灰度等级,动态检查需调整刺激频率(如每秒10-20Hz)。
设备类型:包括Goldmann视野仪、弧形视野计、OCTOPUS等,后者可同时进行OCT、视野及电生理检查。
三、临床意义
青光眼诊断:中心视野缺损是关键指标,结合眼压、房角及视盘形态综合判断。
早期监测:动态及定量视野检查可监测视神经损伤进展,指导治疗。
其他疾病辅助:视野损害可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四、注意事项
结果解读:需结合眼压、眼底形态及患者配合度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误判。
随访价值:定期复查视野变化,观察缺损进展趋势。
通过以上检查方法,电脑视野检查为青光眼等眼病的早期发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