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活动,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嫦娥奔月
故事内容: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救了人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包不死药,嫦娥为了保护这包药,吞下了它,结果飞到了月亮上。嫦娥在月宫中感到非常孤独,她告诉后羿,只要在月圆之夜用面粉做成圆饼放在西北方向呼唤她的名字,她就可以回家。后羿照做,嫦娥果然回来了,夫妻团聚。
吴刚伐桂
故事内容:月宫中有一棵桂树,吴刚因为犯了错误被贬到月宫,命令他砍伐这棵不死之树。桂树每次被砍倒,就会立刻复原,所以吴刚只能不断砍伐,却永远也砍不断它。
月兔捣药
故事内容:月宫中有一只玉兔,它一直在捣制长生不老药。玉兔的来历是三位神仙变成的老人向兔子乞食,兔子毫不犹豫地跳入烈火中,神仙被感动,将兔子的魂灵送到月宫,变成了玉兔。
唐玄宗游月宫
故事内容: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时,突然兴起游月宫之念。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他们听到仙乐,玄宗默记心中,后来谱曲编舞,创作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玉兔治病
故事内容: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玉兔为了救百姓,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治病。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但她什么也不要,只是借衣服穿,打扮成各种样子。最后,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供奉她,称她为“兔儿爷”或“兔奶奶”。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还能让3岁幼儿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氛围。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