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可涸泽而渔”的含义和用法,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不可涸泽而渔”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能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最终导致资源枯竭或生态失衡。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文子·七仁》,原文为“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强调古代先王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资源。
相关典故
《吕氏春秋·义赏》中也有类似表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进一步阐释了短视行为的后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寅吃卯粮 反义词
四、用法与寓意
用法 该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常用于批评短视行为,如“这种开发方式不可涸泽而渔”。
寓意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例如“放水养鱼”(生态保护)优于“涸泽而渔”(资源枯竭)。
五、现实意义
在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教学方法等领域均有应用。例如:
生态保护: 避免过度捕捞、砍伐森林,维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领域
综上,“不可涸泽而渔”是倡导科学、理性、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智慧,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需兼顾长远利益与生态平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