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如下:
垂髫:
指童年,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
始龀:
指换牙年龄的小孩,通常在七八岁时开始换牙。
弱冠:
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身子尚较成年人弱。
而立:
出自《论语》,指男子30岁,意味着男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已经独立并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不惑:
指男子40岁,意味着在这个年龄阶段,男子应该已经经历了足够的生活和职业起伏,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
知命:
指男子50岁,意味着在这个年龄阶段,男子应该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和使命。
花甲:
指男子60岁,因为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所以称为“六十花甲子”。
古稀:
指男子70岁,出自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
指男子80岁和90岁。
期颐:
指男子100岁,意味着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男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男子的期望和尊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