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富贵贫贱的论述主要强调道德和道义的考量,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观点:
《论语·里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富有但苟且,不如贫而安乐;生而受辱,不如死而光荣。
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
《汉书·儒林严彭祖传》
不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屈曲迎合世俗。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
《论语·述而篇》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宪问篇》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学而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增广昔时贤文》
君子爱好钱财,但要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它;贞洁的妇女爱好美色,但要按一定的礼仪去接纳它。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富贵不是罪恶,为富不仁与仗势欺人才是罪恶。
《论语·里仁篇》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这些论述共同传达了一个核心思想: 富贵贫贱虽然是人所追求的目标,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道德的方式去实现和面对。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富贵,君子将不会接受;同样,如果因贫困而失去道德原则,也不应固守。
建议:在追求富贵时,应注重道德修养和正当手段,避免因利益而违背良心。在贫困中,应保持乐观和坚韧,坚守道德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