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全文可分为三段,每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一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
开篇点题:文章开篇即点明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简洁而明快,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调。
描绘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亭周围的自然环境,从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到近低处“清流激湍”,再总写一笔“映带左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兰亭的优美风光之中。
叙述集会:接着,作者叙述了集会的情景,提到了与会者的游目骋怀、流觞曲水、赋诗饮酒等活动,展现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盛况。
抒发情感:在这一段中,作者不仅表达了生之快乐,还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认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对比人生:作者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感慨时光: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生命无常:作者指出,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三段:交代写序的目的
批评虚无思想: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写序的目的,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警醒后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能够从中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从而珍惜当下,充实生活。
总结
《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兰亭的景致和叙述集会的乐趣,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精神和对后人的警醒。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景交融,富有哲理,书法艺术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颠,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