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雅称及相关诗词,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七夕的雅称
乞巧节 最直接的雅称,源于古代女子通过穿针乞巧的习俗,祈求心灵手巧。
女儿节/少女节
部分文献将七夕称为“女儿节”或“少女节”,强调女性在这一节日中的特殊地位。
二、与七夕相关的经典诗词
(一)古代诗词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牛郎织女传说为背景,描绘民间乞巧盛况。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宫女视角,抒发对爱情与离别的感慨。
《鹊桥仙·七夕》(苏轼)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以浪漫笔触描绘牛郎织女相会,成为七夕词的代表作。
《长恨歌》(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虽然描写爱情,但借七夕背景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二)现代诗词
《七夕》(范浚)
“万古东西隔女牛,停梭期会岂悠悠。莫放痴儿欢彻曙,且容老子强登楼。”
以时空距离反衬思念,情感真挚。
《秋蕊香·七夕》(吴文英)
“怕闻井叶西风到,独向蛮村坐寂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通过孤寂意象表达相思之苦。
三、诗词中的情感主题
爱情颂扬: 如苏轼的《鹊桥仙》、王建的《七夕曲》,以浪漫笔触歌颂牛郎织女及人间爱情。 离别哀思
时光感慨:白居易的《七夕》以历史视角反思爱情与人生,蕴含旷达情怀。
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七夕的浪漫、哀愁与永恒,共同构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