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词
《过零丁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气势表达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被《三国演义》改编为成语,传颂千古。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过农夫视角反映社会问题。
二、其他相关作品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蜀相》(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琵琶行》(白居易):“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年闻此悲酸来。”
《无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长恨歌》(白居易):“宛转蛾眉马前死,魂魄不曾来入梦。”
《蜀相》(杜甫):“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虽未直接用“死”,但表达类似悲壮感)。
三、现代及佚名作品
《题坡竹》(许景衡):“未甘为死别,犹恐得生归。”
《题丹灶》(沈彦光):“孤臣犹不死,时网亦恢恢。”
《偶成》(朱朴):“有身知所死,何路认归程。”
《和池生韵》(苏轼):“未甘为死别,犹恐得生归。”。
注:部分作品如《题坡竹》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死别”指死亡别离,并非直接描写死亡,但结合语境可理解为包含“死”字主题。建议阅读原诗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