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不可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字面
:指小孩无法教导,形容其愚钝、不能学习或理解道理。
引申:比喻人因性格顽固或能力不足,无法通过教育改变。
与“孺子可教”的区别 原句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受鞋后,老人笑而不答,后复言‘孺子可教矣’”,原指张良虽年幼但可培养。
后因误传与《论语》中“朽木不可雕”结合使用,逐渐演变为“孺子不可教”,但前者仍保留“可教”的潜在含义,后者则强调无法塑造。
二、使用要点
语境与情感色彩
多用于负面评价,带有失望或无奈的情感色彩,如“这孩子太调皮了,简直孺子不可教”。
在文学或正式语境中,建议使用“不可造就”或“难以培养”等更中性的表达。
与“朽木不可雕”的关联
两者常搭配使用,形成固定表达:“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但前者仍保留“可教”的可能性,后者则断绝了塑造的希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不可造就、难以培养、枉法徒劳。 反义词
四、例句
负面评价
“他整天沉迷游戏,父母劝说无效,真是孺子不可教。”
中性表达
“这种技术难题需要专业训练,目前团队还无法解决,暂且视为不可教。”
总结
“孺子不可教”核心指因愚钝或固执无法教导,但原义仍保留可培养的潜在性。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表达,并注意与“朽木不可雕”的搭配规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