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是一个 成语,读音为rěn rǔ fù zhò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或目标,忍受暂时的屈辱或压力。它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原文是:“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用法
联合式: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使用。
感情色彩:带有褒义,形容人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责任感。
出处与典故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在面对困境和诋毁时,坚守职责,承担起重大责任,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他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后汉书·马援传》:东汉时期的将军马援在军中受过委屈和误解,但为了国家的大局和自己的使命,他选择忍耐,最终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关成语
忍气吞声:形容受到委屈或侮辱时,强忍怒气,不表露出来。
含垢忍辱:与忍辱负重意思相近,指忍受耻辱和污蔑。
忍无可忍:形容忍耐到了极点,无法再忍受下去。
实际应用
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那些处于艰难处境,为了达成长远目标或肩负重大使命而默默忍受外界压力、屈辱的人或行为。例如,在职场中,一个员工可能会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忍受上级的不公平对待;在战争中,一个将军可能会为了国家的胜利而忍受士兵的误解和牺牲。
总结
忍辱负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坚韧精神的成语,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忍受暂时的屈辱,才能最终实现更大的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