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或“孟山人”。以下是其生平事迹的梳理:
一、早年生活与教育
出身书香门第
孟浩然出生于襄阳书香之家,父亲是孟子后裔,自幼接受良好教育,17岁便学业有成。
少年游历与诗风形成
20岁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标志着其山水诗风格的初步形成。后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进一步发展隐逸诗风。
二、仕途经历与挫折
初入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张九龄招致幕府,开始接触官场,但仕途坎坷,始终未获重用。
应进士举失败
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于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但因未中举而返襄阳。
滞洛求仕
开元十三年(725年)滞洛三年,期间与李白结交为莫逆之交,但始终未能实现政治抱负。
三、隐居生活与文学成就
归隐后的生活
长安仕途失败后,孟浩然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专注于山水田园创作,与王维并称“王孟”。
代表作品
五言短篇《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多写隐居逸兴和羁旅行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磅礴气势著称,成为送别诗的经典。
艺术地位
孟浩然开创了盛唐山水诗派,其“兴象”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与王维共同推动田园诗发展。
四、晚年与逝世
健康问题与离世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孟浩然因食鱼引发旧疾去世,享年52岁。
墓地与身后事
陵墓位于襄阳城东风林南麓,后人尊其为“诗星”,其诗风与人格至今影响无数文人。
总结
孟浩然一生追求“浩然之气”,虽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其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意境和人文情怀著称,与王维共同奠定盛唐诗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