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耳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字面含义:塞住耳朵不听。
引申含义: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常带有贬义,强调主观上的漠视或抵触。
二、出处与结构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中的原句为“叔兮伯兮,如充耳”,后世据此典故衍生出成语。
结构:连动式成语,由“充耳”(塞住耳朵)和“不闻”(不听)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常用于描述对他人意见的故意忽视。
近义词:不闻不问(强调冷淡漠视)、装聋作哑(强调假装听不见或说不出)。
反义词:洗耳恭听(表示虚心接受意见)。
四、使用示例
贬义语境:
老师苦口婆心劝阻,他却充耳不闻,最终酿成事故。
中性/褒义语境:
在嘈杂环境中,他仍能充耳不闻,专注完成工作。
五、常见误区
部分语境中可能被误用为“不闻不问”,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充耳不闻:强调主观上“故意不听”;
不闻不问:侧重客观上“既不听也不问”,缺乏主观意愿的成分。
综上,该成语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感情色彩,并注意与近义词的区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