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怀念父母的经典诗句,可综合不同时期作品整理如下:
一、唐代经典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以重阳节为背景,直白表达游子对亲情的眷恋。
2.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通过寒梅意象,寄托对故乡亲情的思念。
3.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缝衣场景展现母爱,成为传诵千古的母子情诗。
二、宋代经典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豁达态度表达对亲情的美好祝愿。
2. 《别董大》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虽为送别诗,但蕴含对亲人未来生活的祝福。
三、清代经典
1. 《别老母》黄景仁
“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以悲怆笔触描绘母子离别,情感直击人心。
2. 《岁暮到家》蒋士铨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温馨描绘游子归家与母亲团聚的温馨场景。
四、其他经典
1. 《祭父》(七律)赵蕃
“惟有诗词祭杏州,满膛乡恨问谁求。”
以诗词寄托对逝去亲情的追思。
2. 《秋思》(七律)刘禹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通过秋景烘托游子对亲情的思念。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对父母的思念与祝福,既有直白的情感表达,也有含蓄的意象寄托,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孝道”与“亲情”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