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是一个汉语贬义词,主要含义为 轻慢、冒犯、不恭敬,常用于描述对神圣、庄严事物或他人信仰的冒犯行为。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轻慢与冒犯 亵渎指对他人或神圣事物的不尊重,如冒犯长辈、神明或权威机构。
不恭敬的态度
表现为言行失礼,缺乏应有的敬重,例如在宗教仪式中不遵守规范。
二、用法特点
贬义色彩
该词几乎全为贬义,用于谴责不敬行为,如“亵渎神明”“亵渎祖先”。
语境多样性
可用于形容对具体事物(如宗教场所、文化遗产)的不当行为,也可指言语或行为对他人情感的冒犯。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蔑视、藐视、鄙视 反义词
四、典型例句
宗教与信仰层面 “对历史文物的亵渎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他的言论被指亵渎了烈士纪念碑。”
日常行为层面
“她对长辈的失礼举动被视为亵渎。”
“在葬礼上讲笑话被指责亵渎死亡。”
五、词源与演变
古典出处: 最早见于《白虎通·社稷》,原指不将社稷(国家象征)置于中门内,以示敬重。 词性演变
综上,亵渎是一个兼具古典底蕴与现代语境的贬义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