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 病死在齐国都城临淄。
齐桓公,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在公元前643年病重,躺在冷宫草席上,肚子咕噜声比宫外的蛤蟆还响。他“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这场景被形容为苍蝇界的“双十一狂欢节”。齐桓公死后,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连尸虫都爬出了窗外,一代霸主的晚年竟然如此凄凉。
由于五个儿子相互争夺君位,谁也不理会桓公的后世,以致尸体开始腐烂生蛆。直到他死后六十七天,竖刁和易牙扶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公子昭逃往宋国,无亏才将桓公的尸体装入棺材之中,等待埋葬。
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西晋永嘉年间,有人在那里发现了齐桓公的墓穴。当他们想要进入时,走到门口却不敢再前进了,因为墓穴内充斥着水银蒸汽,现代研究表明,吸入0.3克水银便会丧命。过了一段时日后,墓穴内的水银蒸汽浓度下降,这才有人把牵狗过来试验,确认没有危险才敢进入墓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