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应接不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原义:
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指行走于山间小道时,被连绵山川美景吸引,看不过来。)
引申义:
后多用于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例如:会议安排紧凑,令人应接不暇。
二、结构解析
应接:指应付、接待;
不暇:表示没有空闲,来不及。
三、用法特点
语境:
多用于描述场景繁忙或事物繁杂的情境,如自然景观的壮美(山川、秋色)、人际交往的频繁(客人众多)或工作任务的繁重。
搭配:
可作谓语(如“工作应接不暇”)、定语(如“应接不暇的场面”)。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目不暇接(强调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强调应付不过来);
反义词:应付裕如(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轻松处理)。
五、例句参考
自然景观:
站在黄山之巅,云海翻腾,奇松怪石令人应接不暇;
社会场景:
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展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文学表达:
月光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游人如织,应接不暇。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该成语既包含对自然美的赞叹,也延伸至对生活节奏的描述,是汉语中表达“忙乱与美好并存”意境的典型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