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体现汉字谐音的对联?

59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谐音双关达到幽默或寓意深刻的效果。以下是多个经典案例及解析:

一、历史人物谐音对联

“孔子生于舟未,光舞起自汉中”

- 解析:

上联“孔子生于舟未”中“舟”谐音“周”,暗指孔子出生于周朝;下联“光舞起自汉中”中“光”谐音“武”,指霍光出生于汉中。

“杨国忠嫉恨李白,心里老不服,总想找茬奚落他一番”

- 解析:

杨国忠讥讽李白“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谐音“句”“猴”暗指李白;李白回应“请宰相大人起步”,谐音“题”“畜牲”反击。

二、自然现象与生活谐音对联

“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 解析:

通过“霜降”与“霜降”“谷雨”与“谷雨”的谐音,表达对孤寡之人的同情。

“雨洒灰堆成陈麻子,风吹荷叶像向乌龟”

- 解析:

谐音“陈”与“沉”“向”与“香”,生动描绘自然现象。

三、趣味谐音对联

“李白巧对杨国忠”

- 解析:

杨国忠出题“两猿截木”,李白以“请宰相大人起步”(谐音“题”“畜牲”)机智回应。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 解析:

谐音“书”与“输”“孽”与“耐”,讽刺科举制度。

四、经典谐音对联集锦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文征明对徐祯卿)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总结

谐音对联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谐音字,既要有双关的趣味性,又要符合对联的平仄和意境。上述案例展示了从历史典故到生活场景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