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以裕财,俭以足用”的相关解释和出处如下:
一、核心含义
勤以裕财:
通过勤奋努力增加财富,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只有通过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物质富足。
俭以足用:
以节俭的态度管理财富,避免浪费,使物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富足。
二、出处与背景
《诗·鲁颂·駉·序》 原文为“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是最早记载该句的古籍,体现了春秋时期对节俭与民生关系的重视。
晋·干宝《晋纪总论》
引用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进一步阐释了节俭与仁德治理的关联。
三、相关格言与思想
节俭的哲学价值
- 节俭被视为积累财富的必要手段,如“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与奢侈相对,节俭能培养品德,如“克勤克俭,无怠无荒”“惟俭养德”。
历史与现代的呼应
古代圣贤的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如司马光强调“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与现代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四、实践意义
个人层面: 通过勤奋工作创造收入,同时培养节俭习惯,避免过度消费。 社会治理
综上,“勤以裕财,俭以足用”倡导的是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与治理理念,既重视物质积累,更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