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典故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对某事物因常见而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奇怪。例如:
常见现象不足为奇:
“这种交通拥堵在高峰期司空见惯了。”
职业习惯导致麻木:
“他作为编辑,对稿件的瑕疵司空见惯。”
二、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背景是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时,友人李绅邀请他饮酒作乐,李绅家中歌姬云集、排场奢华。刘禹锡虽见多识广,但仍为这种官场奢华现象感到痛心,从而作诗感慨。后遂以“司空见惯”形容对这类现象的习以为常。
三、深层含义
历史典故的延伸:
刘禹锡的诗句不仅指具体场景,也暗含对当时官场腐败、民生疾苦的批判,含贬义色彩。
现代引申:
该成语可引申为对不良现象的麻木感,如社会问题、消费主义等,例如:
“网络暴力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了。”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司空故常
反义词:绝无仅有、盖世无双、少见多怪
综上,“司空见惯”既包含对具体事物(如美女、奢华场景)的习以为常,也隐含对现象背后深层问题的反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