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典故出处
该情节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描述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因缺乏东南风而病倒,诸葛亮通过观测天象和预测天气,成功“借来东风”以助东吴实施火攻。
二、核心经过
周瑜的困境
周瑜为实施火攻,需等待东南风。但赤壁冬季多刮西北风,若按原计划放火,曹军将处于上风,火攻将烧向己方。
诸葛亮的应对
- 诸葛亮以“借东风”为名,在南屏山七星坛设坛作法,实则凭借天文地理知识预测到东南风将起。
- 当周瑜命人前往七星坛“取风”时,诸葛亮已安排好船只,在东南风起时率军出击,火攻成功实施。
三、历史与文学的差异
历史真实性
- 此情节为《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历史上并无诸葛亮“借风”的记载,火攻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周瑜的战术布局和曹操军队的疏忽。
- 但诸葛亮的天文观测和预测能力在历史上确有记载,例如他通过星象预测天气。
文化意义
- 该典故成为智慧与神机妙算的象征,常被用于形容凭借智谋解决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 与“草船借箭”并称《三国演义》四大智谋之一,体现了文学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夸张与理想化塑造。
四、相关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的下一句是 “巧用天时”,强调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综上,该典故虽非历史事实,但通过艺术加工成为中华文化中智慧与策略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