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综合权威资料可总结如下:
一、核心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面对外敌入侵,全体中华儿女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信念,超越党派、民族、地域界限,形成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抗战期间,无数先烈以“零容忍”态度对抗侵略者,展现宁死不屈的信念。如《人民日报》社评所言:“争着死,抢着死,因为知道牺牲自己,换取民族未来。”。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在强敌面前绝不退缩,以“血战到底”的决心抗击日寇。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均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面对长期战争,中国人民凭借坚韧意志和顽强毅力,最终取得胜利。这种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二、历史意义
民族觉醒的象征: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象征,标志着民族意识达到新高度。 精神财富的传承
三、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抗战精神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凝聚民族力量:提醒全体国民铭记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共同应对挑战。
推动民族复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激励中华儿女以“奋斗者”的姿态投身国家建设。
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持续指引着新时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