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常通过“捂住耳朵偷铃铛”的行为比喻自欺欺人的愚蠢做法。
二、成语出处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讲述范氏因怕钟声暴露其盗钟行为,竟掩耳自欺的荒诞故事。
三、用法与结构
词性:贬义词,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包含动作与目的(掩耳+盗铃)。
四、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正视现实。
五、现实应用示例
他拒绝承认错误,只是掩耳盗铃,最终问题仍无法解决。
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不仅无法隐藏真相,反而暴露了其内心的慌乱。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掩耳盗铃”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警示人们应直面问题而非自欺欺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