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出自哪里?

59

“与人为善”与“于己为善”的思想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该章节中,孟子通过“子路、禹、舜”的事例,阐述了这一道德理念。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善行,不仅能够帮助他人提升品德,同时也能促进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具体出处与内涵:

原文引用

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核心思想

- 与人为善:

指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善行(如谦让、感恩等),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最终实现共同行善。

- 于己为善:强调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也能获得道德提升和内心的满足感,形成良性循环。

实践意义

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要以善待人,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舍己从人”的行为影响他人,形成社会正能量。这种思想既强调个体修养,也关注社会关系的和谐。

相关成语

“与人为善”衍生出成语“与己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等,进一步阐释了通过助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