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在创作《皮格马利翁》时,巧妙地 借用了同名希腊神话故事的含义。在这个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用自己的技艺雕刻出一个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并爱上了她。最终,他请求美神阿弗洛狄特赐予雕像生命,使他们结为夫妻。这个神话故事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萧伯纳通过这个神话故事,一方面探讨了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剧作中,萧伯纳描绘了一位教授对一名贫苦卖花女进行训练,使她最终成功地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这个结局与希腊神话中的美好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旨在揭示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偏见。
因此,萧伯纳取名《皮格马利翁》不仅是因为这个神话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更是为了通过这个典故来增强剧作的社会批判力和讽刺意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