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的获得者及授予过程,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获得者名单
首批23位功勋奖章获得者 1999年,为表彰23位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
- 于敏
(1926-2019):中国“氢弹之父”,主持突破氢弹原理;
- 王大珩(1915-2011):光学工程奠基人,研制中国首台激光器;
- 王希季(1921-):卫星与返回式卫星技术专家;
- 朱光亚(1924-2011):核物理学家,航天事业重要贡献者;
- 孙家栋(1929-):航天工业奠基人之一;
其他核心成员还包括钱三强(“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核武器设计者)、屠守锷(导弹技术专家)等。
追授的7位科学家
郑重追授以下7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邓稼先: 中国核武器研制主要组织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次; - 钱三强
- 赵九章:气象学家,为核试验提供关键气象数据;
- 姚桐斌:系统工程专家,领导多型号武器系统研发;
- 钱骥:应用数学家,建立武器系统数学模型;
- 郭永怀:理论物理学家,参与氢弹原理研究;
- 黄纬禄:工程控制专家,确保武器系统可靠性。
二、授予过程
时间与背景 该奖项颁发于199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为总结“两弹一星”研制经验,表彰科技工作者贡献,中央军委决定设立此奖项。
评选标准与程序
评选基于科学家在核武器、导弹、卫星等领域的理论突破、工程实践及团队领导能力。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确定23位功勋奖章获得者。
社会影响
该奖项标志着中国对核技术、航天等领域的重视,激励了后续科技工作者。于敏、王大珩等科学家的故事成为时代楷模,其精神被广泛传播。
三、补充说明
时间线: 首批23位获奖者于1999年10月16日集体接受表彰,奖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 历史意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媒体报道及官方文件,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