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其主要资料和作品总结:
一、生平经历
教育背景 -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校后,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新潮社,后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推动白话文学发展。
职业发展
-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编写《小学国文课本》,创作《稻草人》《春宴琐谭》等白话小说。
-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长期从事教育改革。
社会活动
- 参与爱国抗日活动,发表《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
二、代表作品
小说类
- 《稻草人》: 中国现代童话开山之作,通过稻草人的视角反映农村苦难,被鲁迅誉为“中国童话自己创作之路”。 - 《倪焕之》
- 短篇小说集:包括《隔膜》《火灾》《线下》等,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生活。
散文类 - 《脚步集》《未厌居习作》:
记录生活感悟,语言平朴,蕴含社会批判。
- 《西川集》:抒发现代都市生活,风格冷峻而纯朴。
其他作品 - 童话诗集:
如《稻草人》诗稿,展现早期童话创作探索。
- 教育论文:强调语文与生活结合,主张独立思考与习惯养成。
三、文学风格与成就
语言特色:以严谨纯朴见长,兼具客观描写与情感共鸣,代表作语言凝练、意象丰富。
创作理念:关注社会底层,通过艺术手法传递人文关怀,对现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贡献:提出“语文教育应服务于生活”,主张培养独立人格,其教育思想至今仍被教育界借鉴。
叶圣陶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童话等多种体裁,既有对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也包含对时代社会的宏观反思,其艺术成就与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